孫原&彭禹 《芝麻開門》

 

 

 

北京藝術家孫原和彭禹的《芝麻開門》探討收藏和慾望的複雜問題。在台北,他們用本次展覽贊助人提供的製作費買了兩枝收藏級的高端氣槍。這兩枝氣槍跟相關紀錄一起在展覽中展出,但不是作為當代藝術作品,而是作為藝術家的私人珍藏。在中國大陸,藏有任何類型、不論真假的槍都是禁止的,所以藝術家在購買這兩枝氣槍時便知道不能把它們帶回國內。故此,他們將兩枝槍無限期借予這次展覽的贊助人,而這位贊助人本身也正好是一位藝術收藏家。經雙方協議,這兩枝槍的擁有權仍屬於孫原和彭禹,但將無限期交由這位收藏家保管。合約中注明,這位收藏家是兩枝槍的唯一監護人,但一旦中國法例有變,兩位藝術家隨時有權取回藏品。這些前提呈現了擁有和擁有權、永久和暫時之間的差異,更暗暗指出了海峽兩岸的通關限制有可能愈來愈放鬆。

收藏是一種超越時間、語言和國界的文化活動。收藏本出於對一件物品的熱愛甚或狂迷,但也幾乎總將尋常的物變成物拜的對象,並因此附之予過高的價值。不妨暫且以經濟學原理去看收藏這種行為︰物本身並不擁有絕對價值,也沒有絕對的需求,但通過真實或幻想的交易而它得以擁有價值和需求。不論收藏的對象是藝術品、鐘、湯匙還是氣槍,收藏者都認同這種物品的市場和商品地位,但他們給予物以價值的同時又排除掉未來交易的可能性。就像《芝麻開門》的合約中指明的一樣,收藏者必須在一段時間內保管好這件收藏品,這一點將購買昇華到一種長期契約關係。

來自北京的孫原和彭禹長期合作,他們的大型裝置作品極富震撼力,既挑戰觀眾的反應也摸索合法性的邊界。 與他們的其他作品一樣,《芝麻開門》也是對一種假設情況或問題的回應。這次的問題是︰孫原這位氣槍迷怎樣才能收藏這種在中國禁止的東西?而《芝麻開門》給出的答案是︰將收藏放在別處,儘管他們不知道何時才能(或者就永遠不能)將這些珍藏帶回家。